巨野县村庄历史简志(四)麒麟镇

时间:2023-01-31 22:38:03 | 浏览:395

麒麟镇历史悠久,文明古老,为《春秋》中“西狩获麟”之处,境内有“麒麟冢”古迹。麒麟冢新中国成立后至1958年春,巨野县第十一区六营区包括六营乡、大屯乡、刘楼乡、魏集乡、夏官屯乡。1958年春,建夏官屯公社,辖区与六营区大体相同。1978年,

麒麟镇历史悠久,文明古老,为《春秋》中“西狩获麟”之处,境内有“麒麟冢”古迹。

麒麟冢

新中国成立后至1958年春,巨野县第十一区六营区包括六营乡、大屯乡、刘楼乡、魏集乡、夏官屯乡。1958年春,建夏官屯公社,辖区与六营区大体相同。1978年,夏官屯公社南部划归新增加的薛扶集公社。

1983年夏官屯公社改称夏官屯乡,1996年11月撤乡设镇。为体现该镇的历史文化特点,充分发挥麒麟文化的社会效应,1996年9月夏官屯镇改为麒麟镇。2001年初,行政区调整,原薛扶集乡并入麒麟镇。

夏官屯村

明朝洪武年间,夏氏族人由南京水西门杏花村迁此定居,当时夏氏有为官者,故命名为夏官屯村。

夏官屯村名被

洪庙村

明朝洪武年间,郝氏族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之后,王氏、姚氏族人也由外地迁入居住,因本村当时有一红色庙宇,遂名庄名为红庙,后改为洪庙。工笔书画艺术是该村群众的专长,该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绘画专业村。

洪庙村绘画专业合作社

小营村

明永乐年间,随燕王扫北而奉命开垦屯田的屯官纪风扬,曾把村名命为纪官屯,后改为小营,村有古碑为证。

西张油坊

元末明初,张氏族人由济宁迁此定居,当时村中由东西两个油坊,因张氏油坊在西,取村名西张油坊。

姚楼村

金朝末年,姚氏族人由陕州迁此定居,以姚氏立村民为姚楼村。

尚村

明末清初,柏氏族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立村名为尚村。

王庄村

明洪武三年,王氏族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命村名王庄村。

八里河村

明洪武年间,姚、许、刘、张氏族人由湖南安化县三洲村迁此定居,当时建村地址在黄沙河岸上,离城八里地,所以取名八里河。

杨官屯村

明永乐五年,吕、谭、张、杨、李吴氏族人由胶东迁此定居。原定村名为杨百户屯,后改为杨崇儒屯,最后定名为杨官屯。

闫庙村

明朝洪武年间,闫氏族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命名闫庙村。

前冯桥村

明洪武年间,冯氏族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村旁有一座桥,北有后冯桥,故取名前冯桥。

温庄村

明洪武年间,温氏族人自山西迁此定居,以姓氏取名温庄村。

郭庄村

元末,为避金乱,郭氏由河间府迁此定居,命名郭庄村。

惠庄村

明洪武年间,惠氏族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村名惠庄。

大屯村

明朝永乐年间,肖氏族人自南京迁此定居,命名肖官屯,后改名为大屯村。

北曹庄村

明洪武年间。曹氏族人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曹州,后由曹州迁往巨野东关,由巨野县东关迁往夏官屯曹庄。因曹氏在此落户最早,因此取名曹庄。

南张楼村

明永乐年间,张氏族人由江苏邳县迁此定居,因北面已有一张楼,故名南张楼。

获麟集

明朝洪武年间,张氏族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传说此处为《春秋》记载的“西狩获麟”之地,故取名获麟集。

于楼村

明朝永乐二年,于氏族人由登州府望石乡房五社迁巨野东南十八里定居,因于氏姓人多,故定村名为于楼村。

前楼村

明洪武年间,薛氏族人由巨野城迁此建村,命名双庙薛庄。乾隆年间,村北1里处有一姚楼村,因村民姚学甲,中了进士,名声大振,故依姚楼村的声望改名前楼。

陈胡庄,

明永乐二年,陈氏族人由南京上虞县迁此定居,命村名陈胡庄。

欢口村

明洪武年间,于氏兄弟两人逃荒避难,由山西省洪洞县来到巨野东南25里处高坡定居,前有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下有河流之声,适合小村定居,取名灌口。公元1367年,张氏族人因联合于氏族人共抗外欺,张姓搬进欢口居住,于氏族人合手相迎,欢天喜地,亲如兄弟,团结友好,共建家园。为纪念欢庆日,同时把灌口改为欢口村。

吕庄村

明朝洪武年间,吕氏祖吕伯元由山东文登县迁至巨野县城东南十八里处定居,以姓氏取村名吕庄村。

北徐庄村

明朝洪武年间,徐氏族人由山西太原府迁此定居,以姓氏命名为徐庄。2001年,乡镇合并后,因南部有一南徐庄村,故更名为北徐庄村。

斳庄村

明朝洪武年间,靳氏族人靳有贵带领妻儿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命村名斳庄村。

江孙庄村

明朝洪武年间,江氏、孙氏族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命名江孙庄村。

侯楼村

明朝洪武四年,侯氏祖从山西官灵县迁至河南归德,后迁至郓城侯集乡侯海村,最后迁此定居。

东刘庄刘氏祖于明朝永乐九年,由山东诸城县迁此定居。现侯楼与东刘庄为一个行政村。

西鲍村

元朝至元年间,鲍氏族人迁此定居,命村名为鲍官屯,。

磨盘张庄村

明朝正德年间,赵氏族人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定居,命村名为赵庙,后张氏族人由巨野西关迁此定居,因当时街道没有规划,如磨盘形状,故得名磨盘张庄。

后屯村

明朝永乐年间,丛氏族人由山东省文登、诸城,宋氏族人由南京,姜氏族人由山西迁此定居,先前在大屯西头居住,后迁往薛公岔河以北定居,改名为后屯。

北张楼村

明朝正德年间,张氏族人由巨野东关迁此定居,,后又有岳、高、李三姓来此定居。

因南面有一村叫南张楼,故取名北张楼村。

安庄村

明朝洪武年间,安氏族人由山东日照迁此定居,以姓氏定村名为安庄。

国庄村

明成华二十二年,国氏族人由嘉祥县迁此定居,立村名为国庄村。

程庄村

明朝初年,程氏族人由河南嵩邑迁此定居,命村名为程庄。

朱庄

明朝永乐十九年,朱氏先祖由安徽凤阳府板凳巷迁此定居,命村名为朱庄。

义和村

清咸丰三年,陈、段、胡、朱姓氏族人聚居此地,后来又有几姓陆续迁来居住,因村里人和睦义气,故得名义和村。

薛扶集村

薛扶集村历史悠久,明朝初成村。其中,让姓来自湖北移民,张姓来自胶东移民,薛、吴、刘、付等来自山西洪洞。最初村名不详。约在明朝末年,薛姓学生考中探花,家产富有,捐资扶持本村成立集市,由此得名“薛扶集”。薛扶集曾是薛扶集乡政府驻地,2001年合乡并镇,归属麒麟镇。

薛扶集村,吴氏将军碑

相关资讯

在农村,这7个项目可以赚钱,收入很不错,看看怎么做?

三、开家特色小吃店对于农村市场来说,不需要什么高大上,需要的是实惠,因此,可以选择在农村集镇上人流量大的地方,开一家小吃店,比如像贵州的牛肉粉、羊肉粉、豆花面、肠旺面、豆浆油条、包子馒头、蒸饺、水饺、馄饨等小卖店,对于消费者来说,花费不大还还实惠。

七八十年代农村孩子自制的32个玩具,玩过8个以上最小都30多岁了

导读:生产队时候的孩子们,自己制作的玩具,新奇实用,你还记得几样满满的回忆啊!我们还有玻璃球,吃两毛钱的冰柜,花的人民币是少数民族的。怀念童年时代。那时候穷,但发自内心的开心,人与人之间是那种淳朴的民风

七八十年代农村孩子自制的20个玩具,玩过8个以上最小都30多岁了

很多童年的玩具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做的,曾经儿时的玩具有没有勾起你曾经快。看到这些照片,感觉这些人就在昨天每周要是能够吃上一顿白面那是非常高兴的那时候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但是我们的快乐是现在的孩子无法比拟的。

农村孩子自制的33种难忘的玩具,70、80后的童年记忆,90后没玩过

那时候,记得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半个村的大人,小孩都来我院里看电视,要是没凳子了,直接坐地上,顽皮的孩子,就坐墙头上,或者,爬树上。确实值得回忆啊。70-80年代农村孩子自制的30种玩具,满满。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啦。

七八十年代农村孩子自制40种玩具,你玩过几种?玩过最小都30多岁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孩子,没有玩具没有变形金刚,更没有IPAD。我们玩的都是自制的玩具,大自然就是我们的游乐场所。仿佛还在昨天,一转眼就已经人到中年了。

七八十年代农村孩子自制的32个玩具,都是回忆,看看你玩过吗?

上个世纪六七八十时代,生活没有现在丰富多彩,但孩子们都过得充实快乐。绝大部分孩子家买不起玩具,只要见其他孩子玩的,都会自己想办法做。那个年代的人,玩具全部都是自己做,自己创造,弹弓、打蛋、打耳、“斗鸡”、泥钱、等等多了。

70-80年代农村孩子自制的26种玩具,满满都是回忆,你玩过几种?

70-80年代,农村条件有限,那时的农村孩子没有网络,甚至连电都没有,不过那时的农村孩子们的童年也过得很快乐,他们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运用农村特有的地道材料制作出了很多的玩具,这些玩具虽然没有现在的玩具那么的高科技,那么的好看,精致。但是这

江西大美乡村:青山绿水入画来

央广网抚州7月24日消息(记者胡斐)盛夏时节,无人机拍摄下的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左坊镇许家村一带,广阔的稻田与青山、河流、村道、民居等相映生辉,构成一幅多姿多彩的大美乡村画卷。航拍江西大美乡村:青山绿水入画来(央广网发 邓兴东 摄)航拍江西大。

航拍:美好乡村展画卷

当日,阳光灿烂,安徽省级美好乡村灵山村在梯田、翠竹、彩虹公路的衬映下如诗如画。据了解,目前,徽州区先后建成7批次24个省级中心村、17个市级中心村,整治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6个,投入省。航拍的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灵山村风光(10月31日摄)。

超美!南宁这11个小山村上榜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南宁也有这么美的小村庄今天就一起去看看吧。广西民宗委发布《关于拟命名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名单的公示》南宁这些小村庄上榜了。上林县下水源庄下水源常常被人们称为“山里的小布达拉宫”。从山的对面看。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妈妈知道云浮新闻头条网台湾岛旅游网今日蚌埠美赞臣奶粉评价网巨蟹座星座网白银期货行情网户外露营地官网拉斯维加斯旅游网夏令营资讯官网桂林阳朔旅游网湖南衡山资讯网泰国乳胶枕官网晨光股份A股丹炉山资讯网金丝玉网
今日菏泽网-菏泽原系天然古泽,济水所汇,菏水所出,连通古济水、泗水两大水系,唐更名龙池,清称夏月湖。早在四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菏泽市境内繁衍生息,保留着许多原始社会的历史遗迹,有牡丹区安邱堌堆、定陶区官堌堆、曹县安陵堌堆、郓城县肖堌堆、东明县窦堌堆、鄄城县历山堌堆等。夏人文始祖伏羲、东夷之帝少昊、贤明君主帝舜、兵主战神蚩尤、改革家吴起、军事家孙膑、农学家氾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温子升等都出生在这里,刘邦登基称帝、曹操成就霸业、黄巢起义、宋江聚义等都发生在菏泽。
今日菏泽 wubaimi.cn©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