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6 19:07:28 | 浏览:718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芳 菏泽报道
9月16日,“菏泽这十年·牡丹区”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牡丹区委副书记,区长董良峰介绍,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十年来,牡丹区坚持“工业强区、服务业兴区”战略不动摇,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发展到156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43家,实现了综合实力跨越提升,城市品质全域嬗变,发展能级持续跃升,高质量发展的强区之路频频提速。
工业稳则经济稳
2019年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牡丹区聚焦市“231”特色产业体系,调整工作思路,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旗帜鲜明推动工业“二次创业”。着力推动重点产业突破。推动机电设备制造产业集聚集群化发展,形成以亿华电机、英搏尔电气为龙头,广源铜带、高峰电机等企业为骨干的机电设备制造产业。着力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引进落实了技术世界领先的石炭纪纳米新材料项目;推进铠驿新材料投产运营,加快国德电器项目运作,持续放大虹吸效应。加快绿色休闲食品产业膨胀发展。沙土食品小镇汇聚了佳美食品、沙土瓜子、新润林食品等200余家食品加工企业,2021年被省政府认定为牡丹区(绿色休闲)食品特色产业集群,今年8月在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中获得前10名,成为全市唯一一家获评的产业集群。
2021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从全市最少的52家发展到156家,占全市比重从3.15%提高到6.83%,产值从100亿元提升到212亿元,分别是2019年工业“二次创业”之初的3倍、2.2倍、2.1倍。今年1—7月份,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14.6亿元,同比增长14.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高于全市平均2.2个百分点,显示了牡丹区工业经济强大韧性和蓬勃生机。
商业活则经济活
蓬勃发展的服务业已经成为牡丹区的一张靓丽名片。近年来,牡丹区注重发挥主城区优势,瞄准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三个主攻方向”,紧抓城区、园区、企业、项目“四大载体”,围绕提升产城融合度、完善供需产业链,加快构建传统与现代服务业齐抓、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业并重的发展格局,获评“十三五”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优秀县区。
2021年,牡丹区三次产业比为8.3:22:69.7,三产占比全市最高;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43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亿元、市场交易额875亿元,分别增长18%、11%。做大商贸物流业。坚持商贸兴区,牡丹商贸园区、万福河商贸物流园区、临港经济园区、天华电商产业园区“四大商贸园区”聚集能力不断提升,银田农贸城、毅德商贸城、花卉大市场等“八大专业市场”不断扩规模、提档次、上水平,亿联世贸、大润发、金贸城、佳和城等“十大商贸综合体”加快建设,一批新的商业中心逐步形成。推动三信商贸、金霸电器、银田农产品物流等20家重点企业提档升级,着力构筑多点支撑、错位竞争的物流集散中心。菏泽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成运营,2021年进出口交易额位居全省第2。做优新兴服务业。大力实施“鸟巢计划”,加快中国美院菏泽科技园建设,签约入驻公司50多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依托会盟台、国际会展中心,拓宽会展经济发展路径,高档次举办各类会展活动,着力构建四省交界地区会展之都。运用“互联网+居家服务”平台,加快发展家政服务、医养健康、检验检修等新业态,推动现代服务业迈向高端化。做强电商产业。发挥天华电商产业园引领作用,引进大龙网、猪八戒网、田田圈等服务平台,大力招引产业链企业、头部卖家入驻,加快电商产业向上下游、左右岸延伸。全区电商经济加速步入快车道,发展淘宝镇9个、淘宝村51个,电商企业3800多家,活跃网店3.9万户,从业人员6万余人,涌现出牡丹芍药鲜花、山药、瓜子、红糖等一批网红产品,牡丹产品直播带货登上央视新闻联播。2021年实现电商交易额668亿元、增长11%。先后获得省、市电子商务示范县称号,天华电商小镇入选首批“山东省电商小镇”,天华电商产业园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山东省电商兴农扶贫大会、第五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2018腾讯为村大会等国家级会议相继在我区召开。做旺文化旅游业。深挖“一都五乡”文化内涵,编制全域旅游规划,构建全域布局、全景打造、全业融合的旅游新格局。推进牡丹旅游与生态旅游并蒂花开,加快曹州牡丹园提升改造,着力建设国花大道“十里花廊”,培育发展设施农业、民俗体验、休闲观光等乡村旅游。做足“旅游+”融合文章,依托七里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加快国际国花博览中心、奇珍博物馆、方特“熊出没”主题乐园等项目建设,推动艺术中国牡丹古镇、北大燕园新城、天山海世界等项目尽快落地,植入更多文化元素,打造旅游最热“打卡地”。深入挖掘黄河风情文化、祖源文化、红色文化,精心打造凸显传统元素、富有现代气息、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旅游业持续提档升级,2021年接待游客51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7亿元。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芳 菏泽报道9月16日,“菏泽这十年·牡丹区”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牡丹区委副书记,区长董良峰介绍,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十年来,牡丹区坚持“工业强区、服务业兴区”战略不动摇,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发展到156家,规模以上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芳 菏泽报道9月16日,“菏泽这十年·牡丹区”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牡丹区委书记尹茂林说,近年来,牡丹区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合理安排生产、生活、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9月16日讯(记者 孙慧敏 通讯员 梁琳)为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加快企业信息化、数字化进程,近期,牡丹区移动联合牡丹区工信局召开牡丹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促数字化转型座谈会。牡丹区工信局副局长付洪军、牡丹区移动公司副
由牡丹区委、区政府主办,市广播电视台具体承办的《问政牡丹区》节目昨晚开问。本次专场问政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窗口单位工作作风以及文明城市创建四个板块展开。面对问题,参与问政的牡丹区相关部门及镇街主要负责人不回避不推诿,虚心接受照单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2月28日讯(记者 谢雯嘉) 近日,牡丹区交警大队召开牡丹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总结大队2021年度交通管理工作,安排部署2022年交通管理工作任务,交警支队党委委员、副支队长赵洪科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大队党委副书记
(郜玉华 蒋硕 宋杰)“我们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坚定信心,扎实苦干,以钉钉子的精神,稳步推进辖区城市建设工作,持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月14日,在牡丹区召开的城市建设工作会议的代表发言环节,南城街道党工委书记贾欣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3月25日讯(记者 张春婷 ) 2022年3月23日下午,牡丹区政府召开菏泽牡丹经济开发区“四园”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专家评审会。牡丹区领导董良峰、阎齐明、田坤阳出席评审会,牡丹区自然资源局、牡丹区发改局、牡丹区商务局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宋一鸣 张芳 菏泽报道
牡丹区,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是菏泽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牡丹区区如其名,它是全国最大的牡丹生产、出口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牡丹观光旅游区,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里,共同欣赏美丽的牡丹花。每年在牡丹区举办以牡丹为主题的活动就有大大小小几十场,可
一朵牡丹花催生富民大产业牡丹区研发牡丹系列产品近300个,牡丹产业已成为助农增收大产业本报讯(郜玉华 高婷婷 蒋硕) 牡丹区黄堽镇26岁的王东,2011年开始种植牡丹,当时面积仅70多亩。如今,他流转土地1000余亩种植牡丹和芍药,2019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3月23日讯(记者 靳红标 通讯员 丁其坤) 3月23日,2022年牡丹区城乡公益性岗位培训暨上岗仪式在吴店镇鹁鸽堂行政村举行。牡丹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阎齐明致辞,吴店镇党委书记魏士庆讲话,吴店镇公益岗代表吴张启作表态发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芳 菏泽报道9月7日,“喜迎二十大,谱写新篇章”牡丹区皇镇街道办事处外向型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会议重点介绍了皇镇街道2022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布会将菏泽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和山东济铁菏泽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3日讯 7月13日,菏泽市牡丹区都司镇芍药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芍药鲜切花产业发展情况。据介绍,今年,牡丹区销售芍药鲜切花6000多万枝,销售额超3亿元,销售份额占全国比重超过50%。都司镇引进培育出的盛世芍花花
《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若干意见》,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四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牡丹区抢抓历史机遇,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这一目标,不断推动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全力打
日前,记者在菏泽石炭纪纳米材料绿色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了解到,该项目占地450亩,计划投资38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主要建设“航天级纳米梯度结构超高温绝热材料”“纳米颗粒晶须复合材料”“纳米球形硅微粉”三合一生产线,打破国际少数企业的技术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