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6 18:33:26 | 浏览:483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9月17日讯(记者 谢雯嘉 吴鲁刚) 9月16日下午,“菏泽这十年·牡丹区”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菏泽市牡丹区委书记尹茂林现场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牡丹区委副书记、区长董良峰回答了有关提问。
尹茂林介绍道,十年来,牡丹区紧紧围绕“争先进位、走在前列”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扎实做好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力克服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解放思想、迎难而上,苦干实干、奋勇争先,解决了许多长期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战胜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办成了许多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要事,交出了一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牡丹区答卷”!
尹茂林从六个方面介绍了牡丹区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
这十年,牡丹区“撸起袖子加油干”,始终坚持稳中求进促转型,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十年来,牡丹区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历经两次大规模行政区划调整的情况下,牡丹区矢志不移、奋力拼搏,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的持续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88.0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13.89亿元、年均增长9.16%,连跨三个百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17.2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0.01亿元、年均增长6.35%。
传统优势产业基础更加巩固,新材料、新能源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一大批优质项目落地投产;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毅德商贸城、佳和城、欧亚达等十余处大型城市综合体建成投用,青岛保税港区菏泽功能区、济铁菏泽物流园建成运营,总部经济园、跨境电商产业园、新经济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初具规模,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口交易额居全省第2位。
文化旅游业快速提升,曹州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完成升级改造,新建精品牡丹园、中国牡丹园、国际国花博览园、尧舜牡丹产业园,牡丹旅游特色更加突出。菏泽老城复兴项目首期建成投用,“三馆一中心”加快推进,中国林交会、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连续举办,成功首次承办的“两会一节”。
这十年,牡丹区“不待扬鞭自奋蹄”,始终坚持深化创新抓改革,发展“动力”不断厚植。
牡丹区把改革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成立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重大改革举措,全面完成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和监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放管服”、“营改增”、财税等重大改革,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
这十年,牡丹区“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坚持凝心聚力战脱贫,乡村“活力”加速迸发。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牡丹区坚持“小康路上一个人都不能掉队”,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和扶贫项目投入。当前,牡丹区129个省扶贫重点村全部退出,8.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在全省率先完成黄河滩区迁建。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牡丹区坚持把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重点,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小麦平均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除此之外,牡丹区各地的特色农业亮点纷呈、各具特色,以芍药鲜切花为例,在疫情影响下牡丹区芍药鲜切花销量仍实现逆势上扬,超过6000万枝,销售额过3亿元,占国内芍药鲜切花市场份额超过50%。
牡丹区用心用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城乡公交车全部覆盖到镇,街巷道路硬化到户(硬化完成率96.18%),自来水集中供水100%,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美丽乡村示范村、美丽庭院遍地开花,农村“脏乱差”情况得到极大改变,乡村田园已逐渐成为人们眼中的“诗和远方”。
这十年,牡丹区“敢叫旧貌换新颜”,始终坚持全域攻坚求突破,城市“魅力”更加彰显。
牡丹区紧紧围绕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目标,以突破性思维和现代化理念规划建设,以网格化和绣花功夫经营管理,城市面貌华丽蝶变,十年来,牡丹区常住人口由97.07万人增长至109.95万人,城镇化率由40.89%增长至56.62%。
牡丹机场、鲁南高铁建成投运,雄商高铁开工建设,菏泽汽车总站启动建设,牡丹区和菏泽一起迈入“航空时代”“高铁时代”,牡丹区初步了形成纵横交错、便捷通畅、环境优美的立体快速交通,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的美丽宜居城市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十年,牡丹区“蹉跎莫遣韶夫志”,始终坚持情系民生强保障,幸福“张力”加快释放。
牡丹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织密兜紧民生这张网,区财政民生支出占比平均在80%以上。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牡丹区上下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织密织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网,果断精准处置突发疫情,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
当前牡丹区群众有了更高的收入,教育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更加健全,社会保障更有力,社会环境更安定。新时代的这十年,经济大发展、民生大改善,群众真切感受到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感受到了收入的增加,社会保障的完善,感受到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安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满意度稳步提升。
这十年,牡丹区“只留清气满乾坤”,始终坚持从严治党筑基础,党建“合力”持续凝聚。
牡丹区着力强化政治建设,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基层基础全面夯实,“头雁工程”红色品牌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成效显著。
牡丹区针对重点工作、突出问题、关键环节开展专项整治,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树新风,始终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同时发力、同向发力,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日益巩固。
尹茂林表示,回顾过去,我们拼搏奋进,取得显著成就;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仍须不懈努力。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我们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锚定“争先进位、走在前列”,牢记嘱托、加压奋进,奋力谱写牡丹区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发布会上,媒体记者围绕“工业强区、服务业兴区”战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宜居宜业主城区等方面踊跃提问。尹茂林、董良峰逐一认真作答。
记者 李潇9月16日下午,“菏泽这十年·牡丹区”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牡丹区委副书记、区长董良峰回答了有关提问。记者:近年来,牡丹区在产业发展上提出了“工业强区、服务业兴区”战略,请问具体是如何考虑的?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董良
牡丹区5月10日牡丹区人民政府发布了一则任免通知详情如下: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关于任免鹿心校等工作人员职务的通知菏区政任〔2022〕6号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区人民政府决定,任命:鹿心校为区伏羲尧舜禹遗址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9月16日,“菏泽这十年·牡丹区”主题新闻发布会在菏泽市市民文化中心举行。牡丹区委书记尹茂林表示,这十年,牡丹区紧围绕“争先进位、走在前列”奋斗目标,解放思想、迎难而上,苦干实干、奋勇争先,交出了一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牡丹区答卷”。十年来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卫东 通讯员 郜玉华 张海勇7月19日,在牡丹区沙土镇,新润林休闲食品加工项目正在进行生产调试。该项目投资2亿元,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可达8亿元,利税8000万元,带动就业300人。牡丹区立足农副食品加工传统优势产业基础
4月7日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关于任免闫彦伟等工作人员职务的通知》菏区政任〔2022〕4号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关于任免闫彦伟等工作人员职务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区人民政府决定,任命:闫彦伟为区妇幼保健院(区
今年以来,菏泽市牡丹区以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网格治理精细化功能,从办实事、解难题、促创建入手,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旧小区治理难的问题,坚持“党建引领、综治协调、街道推进、网格治理”工作思路,采取“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因事而
9月3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伦到黄河牡丹区段开展巡河工作。他强调,要认真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扎实开展常态化巡河工作,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确保黄河安澜、生态安全。市政府秘书长王新国参加活动。张伦来到牡丹区高寨险工段,实地察看黄河水位、流量流
关于恢复低风险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通告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规定,经专家组综合研判,区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决定,自2022年8月8日零时起,恢复低风险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实施常态化防控,西城重点管控区域和高中
文/图 郜玉华 蒋硕1月23日下午,政协牡丹区第十五届委员会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牡丹会堂召开,选举出了新一届区政协主席、副主席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经过严格的选举流程后,葛广亮当选为政协牡丹区第十五届委员会主席;赵君成、张福山、刘铮、朱国玺
牡丹区,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是菏泽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牡丹区区如其名,它是全国最大的牡丹生产、出口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牡丹观光旅游区,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里,共同欣赏美丽的牡丹花。每年在牡丹区举办以牡丹为主题的活动就有大大小小几十场,可